EN

外泌体分离

外泌体作为活细胞分泌的含有核酸、蛋白、脂类等材料的微囊泡,直径分布在30-150nm之间,广泛分布于各类体液、外周血、尿液、唾液、腹水、羊水、动物组织(脑、肾、肺、肝)、植物组织(叶片、块茎、果实)等中。

描述

外泌体分离服务

描述:外泌体作为活细胞分泌的含有核酸、蛋白、脂类等材料的微囊泡,直径分布在30-150nm之间,广泛分布于各类体液、外周血、尿液、唾液、腹水、羊水、动物组织(脑、肾、肺、肝)、植物组织(叶片、块茎、果实)等中。

外泌体分离方法:

外泌体分离方法及特点如下:

1.差速超速离心法

外泌体分离的金标准,采用分步离心的方式,去除细胞杂质及细胞碎片,随后进行微孔过滤,再通过磷酸盐缓冲液(PBS)沉降重悬。

图片9

高速离心机

2.沉淀法

亲水性聚合物(最常用的是聚乙二醇)破坏外泌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,促使外泌体发生沉降。所获得的外泌体完整性较差,且会伴随沉淀大量非外泌体成分。该方法获取成本较低,适用于检测目标蛋白的存在。

3.尺寸排除法

以分子筛为原理,进行层析分离,样品中的组分将严格按照其流体动力学体积(尺寸)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分离并收集。通过该方法,能够直接收集外泌体,此方法也是工业生产中较为重要的应用方法之一。

对于小体积样本,也可进行分离操作。

尺寸排阻分离柱

4.超滤法

当样本量较少且较为纯净、所含杂质不多时,可根据超滤孔径进行离心操作,去除粒径大于30纳米的其他物质。

5.磁珠法

基于外泌体带电的特性,运用具有电极性的磁珠将外泌体吸附于磁珠表面,再借助另一种极性溶液将其洗脱,以此方式富集外泌体。此外,还有一种免疫磁珠,其通过识别外泌体表面特定靶点,分离出特定亚群,进而获取外泌体。

6.膜过滤法

样本经离心过滤后,通过急性吸附膜,使外泌体附着于膜上,随后用缓冲液反向冲洗膜,将外泌体洗脱下来。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微量样本的研究,可用于开展科研探讨类实验。

大体积分离方案

7.切向流过滤

样品流动方向与膜表面呈平行(切向)状态,从而产生剪切力。部分缓冲液和小分子物质垂直透过膜(此部分称为滤出液或透滤液),而目标产物(外泌体)则被膜截留。

8.尺寸排除法

该方法也适用于大体积的样品。

评价

目前还没有评价

成为第一个“外泌体分离” 的评价者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